logo
民生银行、宁波银行澄清涉农行39亿元票据案!
发布时间:2016-02-05 08:38:11  来源:网络  热度:2070℃   返回


财新网消息,农行北京分行39亿元票据案还牵涉民生银行和宁波银行。不过,民生银行、宁波银行2月2日相继发布公告,澄清涉及农业银行39亿元票据案。


媒体称民生、宁波银行或涉农行票据案


2月1日,有媒体报道称,中国农业银行北京分行39亿元票据案还牵涉民生银行和宁波银行。《第一财经日报》记者经向民生银行了解,报道所称的该单业务,系民生银行与宁波银行开展的同业间正常的票据交易,所涉交易也仅是其中一部分,没有通过票据中介。民生银行是实际的委托行或直贴行,再由重庆的票据中介撮合宁波银行作为民生银行和农行的“过桥行”完成买入返售;宁波银行则是农行北京分行的交易对手,双方开展买入返售业务。


据农行内部人士透露,农行票据案的涉案主犯名为姚尚延,“是票据圈大哥级别的人物,可以呼风唤雨”。一位民生银行人士透露,农行已经有多位嫌疑人被警方带走。




据了解,农行北京分行2名员工涉嫌非法套取39亿元票据,同时利用非法套取的票据进行回购资金,且未建立台账,回购款其中相当部分资金违规流入股市,而由於股价下跌,出现巨额资金缺口无法兑付。2名员工已被立案调查,由于涉及金额巨大,公安部和银监会已将该案件上报国务院。据接近农行北京分行人士透露,案发时农行北分保险柜中的票据被换成报纸。


近来,银行业票据业务风波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继农行39亿票据诈骗案公告已立案侦查后,中信银行兰州分行又被曝出逾9.69亿元的票据案,相关涉案人员目前已被警方控制,涉案资金及票据也已被冻结,警方正在对案件加紧侦破。


针对票据市场乱象,银监会办公厅日前下发了《关于票据业务风险提示的通知》,对票据市场普遍存在的问题都予以风险提示。


《通知》主要对票据同业业务专营治理落实不到位、通过票据转贴现业务转移规模,消减资本占用、利用承兑贴现业务虚增存贷款规模、与票据中介联手,违规交易、扰乱市场秩序、贷款与贴现相互腾挪、掩盖信用风险、创新“票据代理”规避监管要求、违规通道等7种典型的违规问题进行提示。




民生、宁波银行澄清涉农行票据案


民生银行公告:

近日,有媒体报道称本公司涉及农行39亿元票据案,经核查,报道所称的该单业务,系本公司与宁波银行开展的同业间正常的票据交易,所涉交易也仅是其中一部分,没有通过票据中介,本公司不是该单业务的委托行或直贴行。截至目前,本公司相关业务人员未受到公安机关当面询讯。


宁波银行公告:

近日,有媒体报道宁波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本公司”)涉及农业银行39亿元票据案。经核查,报道所称的该单业务,属本公司开展的同业间正常的票据交易,没有通过票据中介,涉及交易量也仅是其中一部分,本公司未有任何损失。






票据“江湖”二十年浮沉


中国票据市场二十多年的浮浮沉沉,自始贯穿一股力量的推动。


若货币政策仍延续稳健基调,中国工商银行票据中心预测,2014年新增信贷为9.7万亿元,根据票据融资余额和新增信贷的长期稳定关系,2014年票据贴现余额将为2.23万亿元。


不论是“治乱更替”,抑或是“官民分野”,不论是“包装户”还是“倒规模”,这些灰迹斑斑的图腾,似乎都在注解着中国票据市场的从边缘到主流的发展史。


似乎跌跌撞撞的孩子一夜长大,起步于上世纪90年代的票据市场得以实现从白手起家到数十万亿量级的跨越,很大程度上正是依靠“融资性票据”这种游走于监管灰色区域的金融创新的全力驱动。


票据贴现利率是市场化最早、程度较高的市场利率之一,在货币市场上一定程度发挥了基准利率的作用,又因为票据资产兼具资金产品和信贷产品的双重属性,票据利率是反映实体经济资金融通需求和金融机构货币信贷供给的重要价格。


在彼时利率市场化尚未起步、信贷规模控制严厉的背景下,融资性票据凭借市场化的资金价格、高效的融资速率以及更少的信贷额度占用,从传统信贷业务外承接了不少企业急剧扩张的短期融资需求。



“华信系”,全国首家票据专营支行—原工行华信支行,亦被称为中国票据市场的黄埔军校。这大概是由于目前银行间转贴现市场的最大参与者工商银行票据营业部,以及“场外”票据市场的主导者上海普兰金融服务公司,都源流于“华信系”,股份制银行中招商银行、民生银行、兴业银行、中信银行相关业务条线的领军者中,皆不乏华信系旧将的身影。


无论如何,缔造市场雏形的“华信系”已经被刻在了中国货币史碑之上。





1997:票据市场元年




1992年成立的华信资金市场隶属于河南省工商银行,经营不到三年,华信资金市场从母公司剥离,成为独立法人,开始了完全市场化的运作。


“虽然华信资金市场行政隶属工行,但当时总行并没有给我们资金支持,我们就采取买进卖出赚取差额,不到三年就实现日均交易笔数及交易量居全国商业银行资金市场之首,并实现了零风险短期资金拆借交易。”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辗转联系到当年的工商银行华信支行业务骨干之一,他向记者回忆。


市场改革的步伐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一步未停。随着市场经济改革的深入,华信资金市场在顺利完成所有清盘后于1996年解体。一年以后,李映辉牵头组建中国工商银行河南华信支行,成为河南省唯一一家商业银行改革试点行。最为重要的是,华信支行也是我国第一家专业从事票据交易业务的商业银行。


“中国真正的票据市场元年应该是1997年。”上述前华信支行负责人笃定地说。在此之前,我国商业票据不仅签发量极小(年不足2000亿元),且基本处于不流通状态,正是华信支行的成立活跃了沉寂多年的中国票据一、二级市场


1998年3月以前,我国商业汇票的贴现率和再贴现率分别与贷款利率和再贷款利率保持一致,即在后两者的基础上分别下浮5%-10%,即“双挂钩”。实际运行中,商业汇票的贴现率和再贴现率的决定与票据市场的实际供求状况出现了较大脱节。




“没有交易就不叫市场,当时许多企业票据无处贴现,而是像贷款,利率也和银行贷款利率一样,所以签发的票据量微乎其微。”上述人士回忆。


他介绍,刚成立的华信支行每周都会有一个类似于“企业联谊会”的沙龙活动,受邀参加的都是全国的百强企业。不过,联谊会实质更像是票据交易模式的研讨会。因为会上华信支行会向企业介绍票据如何流通,如何跨区域贴现等在当时看来耳目一新的市场操作。


直到华信支行的市场拓展越做越大,企业票据不仅可以在主办银行申请贴现,也实现了跨行跨区域申请贴现。“那时候全国许多百强企业跑到郑州的华信支行贴现,包括邯钢等大型企业。我们的利率也是明码标价上墙的,市场化定价。”上述人士解释道。


来华信支行贴现的企业越来越多,但毕竟支行可签发的票据量有限,而华信下一步的对策,则是将手中的票据卖给央行再贴现。在此之前,央行的再贴现额度一直无人问津。这也不难理解—没有贴现就没有再贴现,盘活了票据二级交易市场,再贴现市场的激活也就不远了。


1998年3月,人民银行改革了再贴现率和贴现率的确定方式,再贴现利率与再贷款利率脱钩,首次成为独立的基准利率类型;同时,贴现利率不再与贷款利率挂钩,实行在再贴现利率基础上加固定百分点浮动。


所以说,华信支行当时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作用,就是在成立中国票据市场雏形的同时,也把央行再贴现市场盘活了。”一家股份制银行票据业务部人士说。


随着宏观政策和金融市场的发展,再贴现利率已经失去了作为基准利率的功能,自2004年3月25日央行对金融机构的再贴现利率调整为3.24%以来一直延续至今。




成都市总商会小额贷款公司 保留所有权利 Copyright @2016 All Rights Reserved
 
QQ在线咨询
全国统一热线
400-028-9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