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财经记者没法为父亲贷到1分钱?!现实比你想象的还要残酷...
发布时间:2016-03-04 08:45:16  来源:网络  热度:2036℃   返回


日《南方周末》微信公众号推送了一篇文章——《做了两年财经记者,没法为父亲贷到一分钱》。父亲,是一个小生意人,西北一家国企的供货中间商之一。经济不好,火烧连营,父亲陷入了困境。自己作为一名互联网金融记者,又是一流大学的经济类专业出身,本以为拉父亲一把很容易。结果,在找了银行(槛很高……)、打探了民间借贷(水很深……)、下载过各种P2P公司的APP后(想得美……),一分钱都没拿到。


这名财经记者感叹“普惠金融”就像是一面玻璃墙,这让他想起网上传播很广的那句——“明白了很多道理,却还是过不好这一生”。


这是个悲剧。读完,有深深的无力感。但是,这名财经记者的遭遇又算什么呢?信托圈可以“轻松”摘编一些已经发生的事实,告诉你寒风多么凛冽,现实比你想象的还要残酷。


2013年底,南京最大的民营担保公司鑫信担保集团资金枯竭,数百家企业受到连累和影响。2014年6月30日夜,在绵绵阴雨中的南京六合化工园区,民营企业家、南京市六合区政协委员伍宏上吊自杀了。伍宏,是鑫信担保众多客户中的一个。资金链撑了很久之后,仍然崩断了,因此“我只能以死谢罪了,我活得也太累了。”伍宏在遗书中说道。遗书的结尾是——“欠你的下辈子还吧,下辈子还做好朋友。永别了,好兄弟!”

2014年5月,四川汇通担保和四川安信融资担保的董事长坐在王永其的办公室,恳请王永其以四川省中小企业信用与担保协会的名义向省政府写一封“救命信”。他们觉得,自己“有可能撑不住了”。这封信最终成文于6月,然而未及发出,已然事发东窗。

2014年6月4日,福建龙海市曾经的纳税大户辉昌工贸有限公司老板黄建辉一家跑路,留下“亿元以上”的负债。同一天,广西柳州首富、曾登上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榜单和胡润百富榜的正菱集团董事长廖荣纳也和其家族成员一起集体失联。

2014年9月,浙江闰土股份有限公司(002440)董事长阮加根意外身亡。经济学者马光远在微博上表示,“闰土股份董事长跳楼自杀,十有八九又是一起资金链断裂引发的悲剧。”“你是民营企业,现金流一旦出问题,没人救你!活着,活着比什么都重要。”

2015年1月,因为资金链断裂,东莞市兆信通讯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高某在深圳选择自杀,好在后来被及时发现救活。当时他留下了“愿赌服输,我输了”的绝笔信,让人唏嘘不已。
他说:由于我们的破产倒闭会带来很多供应商的破产,我真的很难过,我的一生都是别人欠我的,不管是印尼的卢先生的500万还有以前的贵州、四川、内蒙古、还有一个卖给我们海信主板的那个女人。但这次我欠别人了,而且很可能让别人倾家荡产,我的内心真的很难过,我可以逃避一走了之,但我内心说不过去,我真的不可能躲在阴暗的角落看着别人哭,我害了很多人,我不能逃避,所以我这能选择这种方式离开了。
他还说,“我真的好想和你们在喝一次酒一次大酒,但不可能了因为必须要有人站出来负责。”

2015年6月,江苏盱眙最大企业集团江苏鹏胜集团董事长张玉鹏跳楼身亡,为已然轻生的多名企业家再添一人。张玉鹏出身草根,文化程度不高,却通过大胆敏锐的商业嗅觉,从一个采石场小老板做起,逐渐打造起涉及十多个行业的“商业帝国”。两年前的一次饭局上,张玉鹏曾对在座的人说过这样一句话,“我有一辈子都花不完的钱,也有一辈子都还不完的债。”

2015年11月,福建IT界的“庞然大物”——已经做了15年,年销售额达50多亿元、最高峰时员工逾2000人的一丁集团突然倒下了,全国数百家门店突然关闭。一丁集团副总裁林德志当时在朋友圈发了一个文章:不当老板,不知道当老板的苦。从经商的第一天起,老板就做好了进监狱的心理准备。跑路之前,他用整个集团的破产重组换来了这三点认识:第一,永远不要跟银行借钱;第二,永远不要向民间借贷;第三,量力而行。


延伸阅读:

做了两年财经记者,没法为父亲贷到一分钱

本文作者:童尘
本文来源:首发于南方周末 微信号:nanfangzhoumo


今年过年,我爸爸一个人躲起来抽烟的时候特别多。我家在甘肃省的一个小城市,这里的人们以丰富的矿产资源为生。支撑整个城市经济运转的,是一家大型国有企业。我爸爸是小生意人,作为这家企业的供货中间商之一,为它周转生产材料,赚取利润。

2015年开始,这家国企的产品价格在国内外市场上不断下跌,跟全国绝大多数的矿产资源型企业一样,面临转型困局。在这个局面下,从前按时打给中间商的货款开始出现延期交付,甚至只给一部分的情况,挂靠在这个庞然大物之下的大量微小的中间商,也随之出现资金链危局——货不能不供,否则有丢饭碗的风险,但进货款又不足,只能自己先咬牙垫付。

几个月的资金腾挪之后,爸爸的资金链越来越紧、收不抵债,在过年见面的这几天,我发现了他的困境。作为记者,我做了两年多的互联网金融报道,又是一流大学的经济类专业出身,本以为在如今“普惠金融”大旗招展、金融供给如此充足的市场上,筹措一笔小微企业的短期贷款并不困难,岂知在接下来的一周内,方法使尽却几无成效,“普惠金融”像是一面看得见却越不过的玻璃墙。


1 银行,迈不上去的高门槛



槛很高……


银行贷款,是我们最先想到的办法,但在我爸爸看来,也最不切实际。首先,它需要抵押物,银行贷款额度普遍是房价的一半,我们家的房产几乎已经全部都抵押在里面了,无可腾挪。

另外一种,叫做“应收账款保理”。按道理正是针对我爸爸企业这样的情况:用企业的应收账款去贷款,先拿这笔钱去进货,然后大国企的货款还来之后去银行还款。但是这条路也几乎不可能。一是在西北小城的当地银行很少听说这样的业务;二是公司资金量太小,很难办下来;最重要的是,办理应收账款证明要去这家国企的财务部门,如果不认识人,这需要层层上报的繁琐流程,最终也不一定开具这个证明,也就是说人家也不一定愿意帮你证明这笔货款是你的。

还有最后一条小路,叫“信用贷款”,就是不需要抵押物,凭借个人信用资质贷款。但是在这一块最容易贷到款的,是金领、白领这样有固定收入来源、稳定工作的人群。小微企业主、个体户几乎可以认定是资质最差的,因为他们资金流动不稳定,对于银行来说风险大。也就是说,在信用贷款这条路上,资金链越健康的人越容易拿到钱,越紧张的人越无法得到帮助。

总而言之,银行贷款,是一道迈不上去的门槛——审批流程复杂、速度慢,不可能“救急”;贷款资质要求高,哪怕时间充裕,也很难贷下来。

2 年利率96%的民间借贷


水很深……


对于小生意人来说,缺钱以后最直接的办法是找亲戚朋友借。但这条路,首先透支的是人情。今年过年的时候,我爸看电视剧《少帅》,对里面一句台词印象最深:想考验彼此的友情,就去找他借钱。如果朋友不借,你会感到有点受伤;如果借了,你们的关系就很难再如以往一样平等。像我爸这种情况,如果上游企业拖欠货款,就无法在约定时间内把钱还给朋友,自己在朋友心中的信用也就耗散了。

剩下的办法就是民间借贷,也就是众所周知的“高利贷”。

在银行贷款,年利率一般不会超过10%;在互联网借贷平台,一般不会超过20%;但如果向民间金融机构借贷,基本上不可能低于20%,接近50%都属于正常。

在我爸爸去年的贷款中,最高的一笔月息8分,也就是年利率高达96%,相当于借了100万,一年要还196万,几乎翻番,这种嗜血的利息率没有企业扛得住。

另一笔昂贵的支出是银行贷款的“过桥费”。去年秋天,因为银行贷款到期,要先偿付,而后再贷。中间这段时间需要先借钱还给银行,就是所谓的“过桥贷款”。因为时间紧张,几乎只能找民间高利贷,在银行办手续的那二十天当中,每天须支付的利息竟达6000元。贷款再办下来之后,银行的领导还说这属于不错的,有很大比例的小企业都死在了“过桥”的这个阶段。也有银行抽回去不再贷出的,会死掉更大一片企业。

3 P2P:只为借款人,不为贷款人


想得美……


从西北到上海过年,我爸爸在街上遇到琳琅满目的贷款小广告,这些广告平时我都不会多看一眼,但他却都捡了起来,还老老实实打电话过去。

这样乱撞,看得我很着急,在网上一查,那种满街发小广告的小额贷款公司,往往是骗子。骗术也并不高明:借款人只需出具身份证,然后就签合同,接着收首月利息、签约费等各种费用,当你被这些费用吓到、准备不办了的时候,对方会恐吓说起诉你违约,要交高额的违约费,就此陷入进退两难的窘境。

看着爸爸乱找贷款公司,我坐不住了。我从2013年夏天至今持续报道互联网金融,当然第一时间想到要用互联网金融平台去贷款。

从P2P的定义来看,解决我爸爸公司这种资金链紧缺的问题,它最合适:P2P(peer to peer)是指以互联网平台为信息公告栏,个人对个人的借贷关系,有闲钱的人借给急需钱的人。

于是我下载了四五个现在风头最劲、品牌最响的P2P公司的App。原本认为,应该有借款人和贷款人两个入口,就像淘宝,有买家、有卖家的端口。没想到,打开App以后,只能看到投什么项目、给多少利息,也就是说,只有给借款人的信息,并没有贷款方的信息,更没有贷款的渠道。

P2P平台俨然变成了只给投资人看的理财工具,解决借贷双方需求的本意在App上已经消失不见。看着满屏的图标,我想起网上传播很广的那句“明白了很多道理,却还是过不好这一生”,我这个做了2年互联网借贷的记者,却还是贷不到一分钱。

这一周的贷款碰壁,让我觉得“普惠金融”就像是一面玻璃墙,面对阻隔,小微企业貌似前途光明,实际希望渺茫。


来源:南方周末、信托圈

 
QQ在线咨询
全国统一热线
400-028-9191